发生高危性行为后,生怕自己染上艾滋病,尽管检查结果呈阴性,他们依然不断检查、咨询,饱受折磨,他们被称之为恐艾患者。
百科名医解释
恐艾症,全称为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
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他们被媒体称之为“一个阳光没有照射到的群体”。记者走访发现,我市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恐艾患者,他们的主要问题出在心理上。
故事
找了“小姐”后,他担心自己染上艾滋病
林先生今年30多岁,在我市工作,收入不错,家庭幸福,曾与“小姐”发生过高危性行为,不久后出现了感冒症状,便担心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于是马上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呈阴性,但他不放心,担心自己刚好处在窗口期,或者是检测有误,于是每隔二三十天便去检查一次,持续了十多次,结果依然为阴,但他仍然担心自己“不好彩”,还是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直到医生建议他去看心理专科。
群体
相关医疗卫生机构会不时接触恐艾患者
据《北京青年报》近日报道,中国至少有五六十万恐艾患者。记者注意到,百度贴吧专门设有“恐艾吧”,这是国内恐艾群体最大的社区。截至11月29日21时,关注人数有6万人,发帖量810万条。而在市疾控中心官网,也不时有人咨询相关事宜。
我市虽然未对恐艾患者群体的数量做过统计,但受访对象一致表示,接触过这类人。“我这几年接触过三个成年人。”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吴少钗告诉记者,他们年龄为三四十岁,有一定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算是中高端人群,出现过不洁性行为后感到身体不适,于是感到紧张、愧疚,频频做检查,持续了半年到一年时间。
今年32岁的小齐,做了8年多全职义工,建立了五邑同心同爱彩虹工作组,其服务对象就是“男同”群体。据他观察,在“圈内”,确实存在一些恐艾患者。
而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陈敏珊以及该科副主任医师甄月映也反映,他们各自接触过两三个恐艾患者,年龄在30岁左右,具体表现是,“老感觉自己变瘦了,皮肤痒,全身乏力”。
市疾控中心艾防科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他们每年接诊的前来咨询或者电话咨询的恐艾患者在10余人,症状有轻有重。人群有男有女,涵盖白领、学生、公务员、普通劳动者等。
“我还接触过两个小孩,她们都比较优秀。”吴少钗进而讲到,其中一个女孩,上小学五年级,上网看过相关资料,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当她的一个同学将擦了血的纸扔给她之后,她便担心自己会染上艾滋病,于是不停地洗手、检查,和人接触也是小心翼翼;还有一名初一女生,后座的男同学朝她打喷嚏后,她总担心自己会被传染。
根源
或是由于追求完美产生心理焦虑
“医生建议他们半年复查一次,但有些往往是每隔二三十天就来检查一次。”吴少钗觉得,这样很没必要,“因为,医学上,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半年内的检查结果如果是阴性,那就基本说明没有感染艾滋病”,所以,他们的病不是出在身上,而是出在心理上。
“医生建议他们到我这里来看心理医生,但实际来的只占一两成。”吴少钗据此分析,他们可能有所顾忌,这本身也是怕的表现。
吴少钗还观察到,恐艾患者往往追求完美,非常渴望被外界接受、肯定,而抗挫能力较差,当他们出现了不洁性行为后,就感到非常恐惧,一方面他们担心遭到社会、家人的谴责、歧视;同时,他们对相关知识了解,认为染上艾滋病就意味着死亡。
她还认为,两名学生之所以恐艾,主要在于她们的自我要求高,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使得压力没法释放,进而产生焦虑。同时,父母平时对她们的关心少一些,当她们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合适的渠道去解决。
提醒
建议及早咨询专业人员
恐艾使部分人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不仅情绪低落、焦虑、很少与人沟通,工作效率也大为降低,还影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他们如何才能战胜心魔,“脱恐”成功呢?
建议
市疾控中心艾防科相关负责人希望,恐艾患者首先要缓解焦虑,放下心理负担,然后根据具体的病情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系统、规范的治疗,一些典型的恐艾患者必须依靠专业的心理医生,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
吴少钗则建议,当检查结果是阴性的时候,应学会转移注意力,转移精力;另外,当出现恐惧、失眠等现象的时候,先找专业机构咨询,必要的时候,可以服用一些药物。
“得了艾滋病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已经染上了。”小齐则提醒说,在发生高危性行为大概3个月后去做检查,如果去得太早,难以得到准确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