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女生过年找农民工同学调研遭嘲讽 2013年02月12日07:52南方网我要评论(8) 字号:T|T [导读]女生为体验式报道找采访对象,找当农民工的初中同学遭拒。
转播到腾讯微博
秦瑶与万小渝在广州火车站一起出发回家过年。受访者供图
她,一个在广州上学的90后大学生;他,一个在深圳上班的80后打工者,蛇年春节前夕,她陪同他一起“刷”火车票,一起从广州回重庆老家,一起过除夕。
她,中山大学新闻系大二学生,毕业后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记者;他,硕士毕业后工作刚满半年,拥有高学历却自称“农民工”。这一次的共同返乡经历,让这两个年轻人的生活从此有了交集。
她把他作为“陪农民工回家过年”体验式报道的采访对象。一路上,她既是观察者,也是记录者,更是反思者,她说:“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
她叫秦瑶,他叫万小渝。
挫折 采访对象临时更换
万小渝并不是秦瑶的首选采访对象。
去年5月份,秦瑶成为了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未来卓越记者报道工作坊”中的一员,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和筛选,她将和另外7名来自广州各高校新闻系的大学生一起,利用今年寒假时间,各自陪同在粤外来务工者返乡,并完成“陪农民工回家过年”的体验式报道。于是,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成了秦瑶的首要任务。
秦瑶的老家在重庆市合川区隆兴镇,父亲是长途货车司机,母亲在外省打工。由于工作原因,秦瑶的父母平时很少在家,在15岁之前,她一直随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直到中考考上了市区一所重点高中。她认为自己就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不少儿时一起“留守”的玩伴如今正好在广东打工,他们的返乡经历不就是完成这次报道的绝佳素材吗?
于是,去年5月,秦瑶通过Q Q联系到了晓华。晓华是她的初中同学,高二那年因为“不想读书”而辍学,如今在东莞常平镇一家制衣厂打工,今年春节刚好打算回家过年。
当我把整个采访计划告诉晓华的时候,她问我:‘这是你们大学生在做调研吗?’‘调研’两个字她说得很重。”秦瑶回忆道,她当时找晓华作为采访对象的想法很简单,只是单纯地认为晓华的个人背景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的主题,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两个人的关系却因此而变得更加疏远。
“自从晓华外出打工之后,我们几乎就断了联系,这次因为采访的事而找到她,她也许会觉得,我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在‘俯视’她。”秦瑶说,“晓华很后悔自己高中辍学的事,她也想上大学。我把她不愿意面对的事实摆在她面前,对她是一种伤害,在我心里这是一道总也过不去的坎。”
最后,晓华由于换工作的原因而提前回家,秦瑶则需要临时更换采访对象,万小渝也就由“候补”变成了“首发”。
观察“南漂一族”难扎根城市
秦瑶是在一次重庆同乡会上认识万小渝的。去年7月,万小渝硕士毕业,目前在深圳一家通讯公司上班,月薪6000元,今年是他工作后第一次回重庆老家过年。
今年1月初,寒假临近,晓华的提前回家让秦瑶正为找不到采访对象而犯愁,这时候,万小渝毛遂自荐:“你可以采访我啊,我的父辈以前是农民,曾经在东莞打过工,我现在虽然户口进了城,但根还在农村,我在城里同样是给公司老板打工,这和农民工有啥不同呢?”
万小渝的家在重庆市忠县白石镇两河乡,这里大部分地方海拔在600米以上,属典型的深丘壑谷山区,是受市里重点帮扶的特困镇之一。万小渝从小在农村山区长大,小学六年级时母亲便到东莞的一家印花厂打工,从他记事开始,脑海里留下了帮父亲干农活的记忆,初中时,父亲和姐姐都南下广东务工,在他看来,自己是“失去土地的农民”的儿子。
硕士研究生、城市户口、在21层的写字楼里上班……拥有这些“标签”的万小渝却自认为是“农民工”,一开始,这难免让秦瑶感到诧异,但经过深入了解与两天的陪同采访后,秦瑶感悟到,“其实城市里还有无数个‘万小渝’,他们和农民工群体一样,值得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都说新生代农民工是‘进不了城市,回不去乡村’,而这对于万小渝而言又何尝不是呢?”秦瑶说,万小渝是不可能再回到农村了,然而,他要想在深圳买房安家却又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我采访他,就好像看到了自己。”
在秦瑶眼里,万小渝是目前“南漂一族”的典型代表,包括她自己,将来也会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他们在农村长大,在城市接受高等教育,最后留在城市工作;他们具有城市户口,因此也失去了在农村的土地;他们的工作环境比农民工要好,但却同样难以在城市扎根,“要知道,真正的农民工还有土地,而他们的乡村他们却再也回不去了。”
辛劳 第一次“过家门而不入”
2月8日晚8时,沪渝高速忠县白石镇出口,南都记者见到了万小渝和中大学生秦瑶。经历了从广州到重庆涪陵20多个小时的火车,以及从涪陵到忠县县城近4个小时客运大巴的颠簸之后,倦意写在这两个年轻人的脸上。
由于天色已晚,从忠县县城开往白石镇两河乡的客车已收班,万小渝只好麻烦姐夫来县城接他们回家,在姐夫开来的面包车上,还有万小渝的姐姐和他两个月大的外甥。“这个高速路出口是2月1号刚刚开通的,从这儿到县城现在只要十来分钟。”一路上,姐夫不断向万小渝讲述半年来家乡的新变化。
经过20多分钟乡村公路的颠簸,终于到了万小渝的老家,此时,万小渝的父母已在马路边等候多时,下了车他便迎了上去。到家后,万小渝放下行李,感慨说:“到家了,一切颠簸都是浮云。”然而,对于中大学生秦瑶来说,回家的路却还没有走到终点。
当天晚上,秦瑶需要在万小渝的家中完成体验式报道的最后部分:采访万小渝的家人,在第二天采访完当地过年的习俗之后,她还要赶回重庆市区的家中,因为2月9日是除夕,这也是家人催促她回家的“最后通牒”时间。
秦瑶临走时,是除夕当天的中午,农村响起了鞭炮声,万小渝的父亲按照过年的风俗,特意委托万小渝派给她200元压岁钱,结果被婉拒:“为作这个报道已经给他家添麻烦了,怎么还好意思收压岁钱呢?”秦瑶告诉南都记者,这次体验式报道也让她经历了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回家如此曲折,第一次“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除夕夜没有回老家陪爷爷跨年……
2月9日晚上7时许,秦瑶回到了自己家中,此时,除夕夜的烟花正在山城重庆的夜空绽放。 |